打铁是门技术高**的手艺,讲究技巧,还受人欢迎。往往是徒弟烧火,师傅伺候铁农具,掌握火侯。师傅都是高手,比如一把铁镢头放入炉中,烧的通红,师傅就用大铁钳子夹出来。小锤子一阵敲打,师傅一个眼色,心领神会的徒弟操起大铁锤,与师傅配合默契。一来一往,大锤小锤轮番起落。打一番,擦擦汗。师傅顺势从耳朵上取下一支烟,用铁筷子点燃,烟雾缭绕。 打铁匠,一个曾经熟悉的职业,如今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了,随着机械制造业的*发展,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远去。拉风箱、抡大锤,老师傅点小锤,真是农家交响乐。 “世上三行苦,撑船打铁磨豆腐。”一句古话道出了往日铁匠人的艰辛,铁锤轮番起落,铁匠挥汗如雨,的确打铁不仅需要胆识和勇气,更需要坚韧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。 儿时门前便是集场,那里有村里一的铁匠铺子,三十多年过去了,那彤红的火苗却像烙印深深刻在我心底。所谓“铺子”其实是一间只有屋顶四面通风的破房子,铺子正中砌个炉膛,炉边挨着一座铁墩,旁边架一风箱。铁匠一拉风箱,风进炉膛,炉内火苗呼呼直蹿,炭火便越烧越旺。铁匠师傅依着经验掌握炉膛内的火候,风箱在他手中就似演奏交响乐的指挥棒,时而平缓均称时而急促加速,那炉膛中的火苗恰似随风舞动的女子,伴随着风箱的节拍跳跃,在劲风的吹奏中不断升腾。